为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的重要精神,进一步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引导全校师生学习优秀历史文化,培养学习历史文化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洛阳市委宣传部于11月6日(本周六),推出了“洛阳客家文化—天下客家 根在河洛”人民网线上公开课。
活动时间2021年11月6日20:00-20:30。
bet36365路检测中心同学们积极观看此次公开课,经过线上课程的学习,大家纷纷表达自己的感受。
河洛文化,从字面意思上可以看出,它是一种地域文化,产生于中原这块土地,是河洛区域的一切文化现象的集中表现,涉及城市发展的物质、精神、制度、文化等各个层面。从历史角度出发,地理位置处于中原区,它的发展就是黄河中下游文明史的缩影,所以我们可知河洛文化是一种历史文明,是一种过去式的文明缩影,并非现代文化。但在中华五千年发展史中河洛文化在社会的联系和发展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围绕古代洛水和黄河交互发展,是一定年代物质和精神文明融合与发展的总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和发展大势的基本走向。
在今天,我们倡导打造文化高地,华夏文明具有正统性、传承性、融合性、原创性等特点,在联系中发展新时代我们要牢记嘱托、奋勇争先,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在砥砺前行中奋勇争先。坚定信心、埋头苦干、奏响文明发展大合唱,做好治理制度的大文章,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客家人之源,传统的观点认为是在河洛,所谓河洛,指的是黄河、洛河。广义上的河洛就是黄河中游、洛河流域这一广阔的区域。狭义的河洛就是洛阳。
客家人不是少数民族,相反,他们起源于中原汉族,是汉民族的一个分支。作为一个群体,客家人可以被称为一个民系。顾名思义,客家即“客而为家”,他们是历史上多次大迁徙的见证者,远离了自己曾经的故土而定居,才被称为客家人。
河洛,一个炎黄子孙开始的地方!无论你客家在何方,这里永远是故乡!
洛阳,客家文化的乡愁之地客家是一支独具特色的汉族民系,由历经五次南迁的汉人与当地土著相融合而形成,客家文化具有它独特的味道。
客家文化是中国南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华夏汉族文化中独特而又不可多得的瑰宝。千百年以来,客家人极力地保留着自己独具魅力的文化,使客家文化既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汉族文化,又与时俱进地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我们应该大力弘扬客家文化优秀传统。
看了“洛阳客家文化—天下客家根在洛阳”的公开课后我深有感触公开课讲述了河洛文化的源远流长,客家先民的悲壮迁徙,客家文化的河洛遗风,谱牒匾额的祖源密码,寻根问祖的感人故事。公开课采用了问答的方式,带领网友云上领略厚重的河洛文化与客家文化。引导了广大青年学生与社会各界人士传承中华文化优秀文化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洛阳市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城市史、1500多年建都史。洛阳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历史上先后有十三个王朝在洛阳建都远在五六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新石器时代,黄河中游两岸及伊、洛、瀍、涧等河流的台地上,分布着许多氏族部落。
客家人对家乡的甜美记忆似昨日重现,也牵动了海内外远离家乡的客家人的思乡情。山川与海峡隔不断中华儿女与祖国的牵连,中华儿女的所思所为注定会带有鲜活强烈的中国印记,散落在九州大陆的客家人是如此,生活在那湾浅浅海峡对岸的客家人亦是如此。
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同根同源,同文同种。当河洛文化与客家文化遥相呼应,歌声响起的瞬间,满屏的“山河统一”。不管走了多远,不管相隔多少万水千山,都不能忘记自己来时的路。奇妙游以另一种方式告诉我们,中秋不只有亲人团圆的主题,同根同源,思念绵延,山河统一,才是它想传递出来的大团圆。
审核:尚艳芳